今天我們知道的ETA是瑞士鐘表業整合和垂直收購的結果。該公司最初始于1856年成立的Eterna鐘表公司。1896年,Eterna成立了一個專門從事鐘表機芯的部門。到1926年,ETA AS(Eterna的機芯部門)和FHF(Fabrique d'Horlogerie de Fontainemelon)創建Ebauces Ltd時,合并就此開始。在整個20世紀進行的一系列收購和合并導致了Ebauces Ltd最終隸屬于SMH,后來SMH又隸屬于Swatch集團。如今,Swatch集團擁有數十種手表機芯的知識產權,其中最著名的包括ETA,ESA,Valjoux,Lemania,當然還有Omega。Eterna目前歸中國企業集團冠城大通鐘表珠寶集團所有,并且已經開發出一套完全獨立的機芯。
Sellita的歷史雖然不像ETA那樣曲折且廣受關注,但仍然是機芯歷史的重要部分。 Sellita為瑞士工業組裝機芯已有70年的歷史,多年來一直是ETA的重要合作伙伴。他們早在ETA決定限制機芯的銷售和生產之前就開始設計和制造機芯部件,這使得它們在ETA退出市場后完全可以滿足行業需求。
自2004年發布SW-200以來,Sellita一直致力于生產可直接與ETA互換的機芯。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是相同的,只是說它們之間在情況等同時,比如表盤和指針相同等情況下可互換。正因為如此,泰格豪雅,豪利時及其他品牌就很容易轉而使用Sellita機芯,因為他們不必重新設計任何手表。
如果將Sellita手表機芯與相應的ETA機芯并排放置,則未經訓練的你肯定無法分辨出差異。從視覺上看,因為相同的布局,所以它們看起來幾乎一樣。考慮到Sellita從事替代ETA工作多年,所以也就不足為奇了。但也有一些細微且重要的差異在這里說下。最大的不同是ETA具有專有的齒形。 Sellita在齒輪這方面,技術上相似的但本質還是有差別。
左側是Sellita的齒輪,右側是ETA的齒輪
可以看出ETA的齒輪是精心制作的優質機芯,Sellita是普通檔次。仔細觀察牙齒的形狀。與Sellita輪的齒相比,ETA齒更窄且更趨近三角形。盡管如此,它們也足夠能互換了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不匹配的零件可能會過早磨損。另外其他細微的差異,SW200-1有26顆寶石,而ETA 2824-2只有25顆。多余的一顆寶石用在了棘輪下方的發條盒,而ETA機芯是鋼軸承。在這里使用寶石代替鋼軸承并沒有任何真正的優勢,當然也不會改變手表的計時或耐用性。我認為這顆珠寶的主要目的可能是為幫助區分Sellita機芯和ETA機芯。在所有生產克隆ETA機芯的公司(包括STP,SwissTech,當然還有海鷗)中,Sellita機芯與ETA機芯最接近。
Sellita在2004年發布第一款機芯時,就遇到了一些問題(任何新機芯都是如此)。在第一個版本的SW200上,一些組件過早地發生了故障,棘輪磨損,甚至斷齒也很常見。 SW200-1的發行已解決了這些問題。 Sellita技術文檔顯示SW200-1對減速輪,驅動輪和棘輪做了更改。
今天,我們在Sellita看到的組件與ETA的一樣好,水準達到了ETA的99%。就像ETA一樣,Sellita提供不同質量的飾面。不同的復雜性和配置一直在不斷擴大,任何品牌都可以嘗試使用Sellita對功能進行升級。
眾多制表師說,他們在工廠天天經歷著ETA和Sellita機芯上的生產工作,包括售后服務。兩家機芯的性能與平均日產量的總和相當,調整完全相同且同樣容易。組件的表面處理幾乎相同。它們由質量相近的材料制成,并且在正常使用后通常會表現出相似的磨損度,Sellitaxi按照已經是一家成功且延續性很強的公司,因此消費者完全沒必要擔心很多年后機芯會找不到備件。
最后,當你面對帶有ETA機芯的手表或Sellita機芯的手表之間的抉擇時:盡管放心購買!請根據設計元素,材質,完成手表的工藝和價格做出決定吧!當您把手腕戴上手腕時,肯定不會有什么不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