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機芯是腕表的心臟,那么機芯運作的聲音,就是腕表的心跳。理論上每一枚機芯只會有一種心跳,就像每一個人的心臟不會同時發出兩種頻率。但,Grand Seiko的恒定動力陀飛輪不一樣。
它的名字叫“Kodo”,日文里的“心跳”。盡管過去我們所認識的GS無論做什么外型、打磨、結構都非常務實,Kodo這個名字倒挺浪漫,仿佛將一股人性注入機械零件,讓冰冷的金屬獲得溫熱的生命,隨著發條轉動,撲通、撲通地跳。或者精確來說,滴答、滴答。事實上Kodo跳動的聲音比表壇多數的陀飛輪機芯都還要來得豐富。這一點即便沒親眼見到本尊、聆聽擒縱系統運作,單從Grand Seiko鏤空展現在表面上的格局就能夠看出它的獨特。對,框架。
眾所皆知,陀飛輪是一種將擒縱輪、擒縱叉、擺輪、游絲框在一起,讓它們不停轉動、變換位置,消弭地心引力長時間對于同一個點的拉力與影響,進而提升精準度的裝置;框架,理所當然一層即可。 Grand Seiko在Kodo身上搭載了三層框架,第一層位于最外側,與用來當作讀秒刻度的外圈一同固定于機板上,如同傳統陀飛輪的橋板。最內層以三個腳和下方的齒輪底座結合,透過每秒鐘快速跳動八下的高振頻每60秒滑動一圈,就像人們常見且熟悉的陀飛輪;這是第一種心跳。
GS自制9ST1機芯將傳統的陀飛輪結合每秒鐘釋放一次動力的恒定動力裝置,使陀飛輪同時以外層框架“一秒一跳”(由圖中白色陶瓷制動輪推動框架),以及內層框架60秒滑動一圈(實則每秒鐘跳八下)的方式運轉。
關鍵在于中層框架,確保擒縱穩定接收能量的“恒定動力裝置”。這項裝置包含一條匯集動力的彈簧以及采用陶瓷制成的制動輪,當來自發條的動力從輪系一路傳到陀飛輪,會先儲存在彈簧上,接著以每一秒一次的頻率均等地釋放給制動輪,再由制動輪推動最內層每60秒旋轉一圈的框架;每一釋放一次,整座中層框架便向前推進一下,形成第二種心跳。簡單來說,Kodo在發出“滴答滴答滴答滴答”的節奏同時,都會伴隨著“滴、滴、滴、滴”的聲響。這也是為何GS特別在中層框架上鑲嵌一根線狀紅寶石,作為一秒一跳的指針,分毫不差精準對應在外圈刻度上。
能跳,亦能靜止不動。這是市面上許多陀飛輪至今依舊沒有達成的事。 GS不僅運用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將絕大多數的機芯零件做到極致精密,還透過一枚微小的簧片抵住陀飛輪框架,達到拉出表冠即可停秒的機制。而推回表冠,龐大的陀飛輪又仿佛瞬間加速的跑車一樣,立刻達到每60秒旋轉一周、每小時28,800次的高振頻狀態。 2022年GPHG日內瓦鐘表大賞“最佳精準計時獎”無疑是一項理性的肯定,至于兩種心跳,就是感性的技藝了。